从军营走出的音乐家
- 作者:韩富珍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5-08-03 12:56:07
在当代音乐的璀璨星空中,杜兴成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他的音乐生涯,宛如一部激昂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贵州遵义绥阳县的杜家堰坎古庭院,到光荣的解放军军营,再到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杜兴成用他的才华与执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乐章,尤其是那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战友之歌》,更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音乐记忆。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专业作曲家杜兴成。
1949年,杜兴成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杜家堰坎宅院。这里是他音乐梦想的起点,世代书香门第的熏陶,赋予了他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文化底蕴。这座始建于清朝咸丰初年的古建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也为杜兴成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滋养;他的高祖父杜灿芳武举人曾获得过朝廷赐予的宝剑等,成为了杜家堰坎古庭院历史荣光的象征,激励着杜兴成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1969年的冬天,对于杜兴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穿上了戎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走进了贵州省军区独立师的军营。部队的生活,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品质,更点燃了他的音乐创作激情。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杜兴成感受到了战友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这些宝贵的经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重要源泉。1972年夏天,大学恢复招生,他被前来贵州招考的中央民族学院田联韬教授选中,从而到北京专业学习作曲。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贵州省军区文艺宣传队任创作组组长。
197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作曲班(现中央民族大学作曲系)。
1978年春天,一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季节,也成为了杜兴成音乐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他构思创作了《战友之歌》,这首署名为刘苗鑫、杜奇(杜兴成的笔名)作词,杜兴成作曲的军歌,主要凝聚了杜兴成个人在部队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每一个音符和每一句歌词都是他情感的真实结晶。在旋律上,他采用了羽调式民歌小调,抒情与激昂交替,让歌曲更能触动人心。同年4月,歌曲创作完成后,他三次向《解放军歌曲》杂志投稿。1979年1月,《战友之歌》在《解放军歌曲》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向全国教唱。随后,原总政文化部向全军推荐,《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几十家报刊纷纷转载,这首歌迅速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它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唱出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军人的经典之作。《战友之歌》的成功,不仅让杜兴成一举成名,作品获得国家文化部“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奖”和总政“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也为他开启了勤勉的音乐之路。
在《战友之歌》的巨大成功之后,杜兴成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在音乐领域深耕细作。他不断学习、不断探索。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多样,涵盖了多种题材和体裁,不仅有军旅题材的作品,还有反映亲情、乡情、爱情以及社会生活的歌曲。1985年,他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专业作曲。先后为《马贼的妻子》《东方巨响》《彝海结盟》《共和国元帅》等60余部影视剧(片)作曲配乐,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1984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时留影。
除了在音乐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杜兴成还十分关心家乡贵州遵义绥阳的文化事业发展。他始终铭记着自己的根在绥阳,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宣传,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不惜耗资积蓄稿费对建于清朝时期的杜家堰坎古庭院进行修缮改造,使其成为了绥阳县东门外的一处文化地标。这座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庭院,如今不仅是杜兴成对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情寄托,也是绥阳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
杜家堰坎古庭院。
在绥阳的文化建设中,杜兴成可谓不遗余力。他长期帮助县内作者修改词曲作品,对于那些热爱音乐、渴望学习的创作者,他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谁要请他谱曲,他从不推诿,已为10多名作者的数十首歌词谱曲。退伍军人白光泉写的歌词《送战友》,他精心修改并谱成两种曲子,于1986年分别发表于《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歌曲》;县音乐创作工作者彭燕修谱写的歌曲《今夜搂着月亮睡》,经他润色后,发表于1995年第7期《歌曲》,并自掏腰包录制成音带,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放。为了庆祝母校建校60周年,1989年4月,他还自费在北京录制了由他作曲的《绥阳中学校歌》,以此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
杜家堰坎古庭院。
1996年,绥阳县邀请杜兴成谱写县歌。他得知后兴奋不已,不要一分报酬,精心修改白光华等作词的《振兴绥阳》《在这片土地上》《诗乡的春天》等谱曲。到目前为止,他为家乡绥阳县谱写的歌曲多达十余首,有《欢迎你到诗乡来》《美丽的宽阔水》《绥阳,我们的故乡》《金银花》《我们家乡真漂亮》等,并邀请著名歌唱家阎维文、雷佳、刘和刚、曲丹等演唱。除此之外,杜兴成还为全国许多地方谱写了若干歌曲,其中《游子吟》《忘不了你呀妈妈》《中国家园》《迎客松》《苗岭迎客歌》《贵州放歌》等很受欢迎。他创作的钢琴组曲《乡梦》由著名钢琴家巫漪丽演奏后由她推荐到国外。杜兴成的音乐作品,如同一条纽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音乐。
《战友之歌》登上《人民日报》。
回顾杜兴成的音乐人生,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作家,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他的每一步都写满了艰辛与汗水,也充满了坚持与执着。他用音乐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用音乐传递着人间的真情与大爱。他的作品,无论是激昂奋进的军旅歌曲,还是深情款款的诗歌散文,以及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都蕴含着家国深情和艺术感染力。
杜兴成手书《战友之歌》。
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杜兴成将继续发挥他的音乐才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书写的音乐传奇,还在继续,激励着无数怀揣音乐梦想的人,向着艺术高峰奋勇攀登。
文/韩富珍
编辑/黄若佩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篮球热到稻花香,来看“村BA”后花园的丰收故事
水车不断转动,蝉鸣伴随着浓郁的稻香宣告着秋天谷物的丰收。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因紧邻“村BA”发源地台盘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环境特点,被誉为“村BA”的后花园。